仅7只!机构连续六年重仓的基金名单!

来源:鑫鼎盛 2023-04-10

目前,基金2022年年报已经全部披露完毕了,相比季报,中报和年报除了会披露基金全部的持仓外,还会披露一个指标,就是持有人结构,能够看到个人和机构的持仓占比。

一般来说,机构持有人指的是保险公司、养老基金、银行等。相比个人投资者,他们的资金体量会更大,选基金也会更加注重安全边际。

我们选取了历史上机构持仓占比在不同比例的股票型、混合型债券型基金,统计其当期(半年)的回报和回撤情况。

图片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截至2023/4/6,不作投资推荐。)

虽然机构持仓占比高的基金收益不一定是最高的,但是在回撤控制上表现更好,可见机构资金会更加偏好风险控制好的基金。

那到底机构看上的基金长什么样,该如何正确抄作业呢?下面就来一起看看吧。

一、2022年下半年机构看上了哪些基金?

从类型来看,机构更偏向于债券基金,这也符合他们长期求稳的需要,更加注重本金的安全。

图片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截至2022/12/31,不作投资推荐。)

从权益类基金(股票型+混合型)来看,我们统计了2022年年报中机构持有份额和机构增持份额靠前的10只基金。

图片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数据、银河证券,规模、机构持仓数据截至2022/12/31,成立以来收益截至2023/4/6,具体基金的相关风险、基金经理变更等情况详见各基金法律文件及公告,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不作投资推荐。)

其中,易方达积极成长混合在2022年下半年获得了机构34.54亿份的加仓,这只基金的仓位比较高,前十大重仓基本都集中在军工新能源半导体这些成长性行业。

图片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数据、基金四季报,截至2022/12/31,不作投资推荐。)

基金经理何崇恺也在年报中表示坚定看好中国高端制造业与科技板块,基金持仓也将持续聚焦在此领域。

二、机构最长情的基金名单

如果能够被机构长期看上,一直高仓位持有,这样的基金存在吗?

我们筛选了连续10年机构持仓占比超过50%的基金,结果一只也没有,如果把时间放宽至6年,也就是2017年至今中报、年报机构持仓占比均超过了50%,得到了下面的7只。

图片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数据、基金中报、年报,截至2022/12/31,具体基金的相关风险、基金经理变更等情况详见各基金法律文件及公告,不作投资推荐。)

大部分都是持仓偏均衡,规模比较小的基金。

不过,也要注意,机构持仓占比不能太高,如果超过了90%,会存在机构大量赎回引发净值波动甚至是清盘的风险。

最好是能结合基金规模、历史业绩、基金经理从业时间和投资风格等综合考量。

三、能直接抄作业吗?

总的来说,大家的需求都有所不同,机构投资者更加专业,资金体量更大,追求更加长期的收益。

并且机构持仓的数据会有些滞后,盲目地抄作业可能会面临高位站岗的风险,还是得根据自己的资产流动性、投资期限、风险承受能力进行考量。

但是对于机构选择和配置基金的思路,是可以借鉴和参考的。比如以下几个方面。

1、股债、行业均衡配置

机构因为更加注重安全边际,所以会通过持有债券基金来分散风险,偏爱的基金也基本没有押注单一行业的,如果我们能够在组合中增加一些债基或是均衡型基金的配置,或许能够降低一些波动。

2、注重回撤等风险指标

相比短期高收益,机构会更加注重长期稳定性以及回撤控制能力,这样也有助于在长期获取超额收益。

3、长期投资

对于看好的基金,机构投资者也会选择长期持有,而不是短期频繁交易,这也是我们投资者可以学习的地方。

总之,任何基金、投资策略的选择都应该是适合自己的,在自己风险偏好和资金需求的基础上,来选择长期业绩、回撤等各方面优秀的基金,如果恰巧你选中的这只基金也在中报、年报中被机构看中,那或许比直接抄作业的投资更有成就感。

免责声明

以上观点来自相关机构,不代表天天基金的观点,不对观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做任何保证。收益率数据仅供参考,过往业绩和走势风格不预示未来表现,不构成投资建议。转引的相关观点均来自相关机构或公开媒体渠道,不代表天天基金的观点。天天基金不对观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做任何保证,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市场有风险,定投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文中涉及个股的,不构成股票推荐和投资建议,股票市场波动大,购买前请审慎操作。我国基金运作时间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所有阶段。基金管理人不保证基金盈利及最低收益,其管理的其他基金业绩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的保证。基金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不预示未来业绩表现,完整业绩见产品详情页。基金产品存在收益波动风险,投资者在做出基金投资决策时,应认同“买者自负”原则,在做出基金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与基金净值变化导致的投资风险及亏损,由基金投资者自行承担。投资人应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确认已知晓并理解产品特征及相关风险,具备相应的风险承受能力。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