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回暖,想必持有上述板块的基民们,基金账户也回了一点血。但也有朋友发现,手上的基金没怎么涨,眼看别人吃了肉,自己却连汤都没得喝,这心理啊,瞬间就不平衡了,心想这只基金是不是凉凉了?
对于自家基金跟跌不跟涨、不如"别人家孩子"的吐槽,这种情况真的是再常见不过了,谁没遇见过几次别人"坐火箭"自己原地踏步、别人稳稳当当但自己"高台跳水"的情况呢?
当心理预期和基金实际表现出现偏差,有些朋友就会对手中的基金非常不满,这种时候大家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要不要换个基金?
对于这种情况,基金可以换,但前提是要在正确地评价和比较之后再更换。而在比较过程中,应该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同类型”原则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的最重要的一点是,基金的比较最好是遵循"同类型"的规则。
比如,有些客户买了"固收+"基金,在市场涨的时候抱怨其表现赶不上其他的股票基金。这种判断,其实就有失偏颇了。
"固收+"本身就立足稳健,大部分仓位投资于债券,市场上涨时赶不上高仓位的基金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并不能以此评定它的业绩表现"差"。咱们还是要在同类型产品内作横向比较,得出的结论才更为合理。
2、“多阶段”原则
再就是阶段性的问题。在比较基金业绩的时候,只看单一阶段的业绩是非常片面的做法,我们更提倡大家多阶段去比较,尤其要注重长期的业绩。
举个例子,上周市场上最亮眼的仔是医药行业,相信很多人都会羡慕那些手持医药基金的朋友。但光凭一周的表现,难道就能说明医药基金比我们手中持有的基金要好吗?
如果把时间从近1周拉长至近半年、近1年来对比它们的业绩,相信大家都会得出自己的答案。所以,过于关注短期业绩,可能会让我们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拉长时间再去比较,得出的结论也会相对更客观。
3、“匹配性”原则
最后谈谈匹配的原则,对于一只基金好坏的评定,除了它自身的业绩表现外,更重要的是它是否匹配投资者的需求,是否符合我们的投资目标。
很多投资者时常感到焦虑的主要原因,就在于热衷跟别的基金做对比,总觉得"别人家的孩子"更好,而没有进一步去思考它到底适不适合自己。
一只股票型基金在激进者眼中可能是冲锋陷阵的绝佳利器,但如果到了稳健者手中,或许就会变成了让其寝食不安的罪魁祸首。
全市场基金数量已过万只,盲目比较收益,很容易让我们迷失在投资的丛林当中。因此,除了同类产品之间的比较外,我们更应该重视的,是基金表现和自己最初设立的投资目标之间的对比。
如果在多方比对过后,发现一只基金的表现不及同类,也没有满足我们所期望的目标,这时再来谈更换基金的事,或许才是更为理性的选择。